镇上收鸡子有按斤称也有按个的,按斤的话是十文钱一斤,按个的话大的三文钱两个,中等大小的五文钱四个,小的一文钱一个。只不过每个商户家的大小标准都不一样,更多人还是喜欢按斤算,起码公正些。
徐芷为了方便,收鸡子都是按斤称重算钱,村里人也喜欢把鸡子送到她们家,因为不用自己带去镇上卖,不用自己提着路上打破了心疼,又不用担心被压价。
徐芷带着明柏称重,明松将重量记好顺便算好账,莲花荷花负责数铜板,然后把串好的铜板放到对应的芫子里。
每家的芫子上都有自家的标记,徐芷为了方便,在每家的的芫子上都刻上了他们某个孩子的名字,像里正家的二孙子叫锁头,他们家的芫子上就刻了锁头。
徐芷几人称完没过多大会,徐三叔家二儿媳刘氏就来了,徐芷将算好的账跟她说了一下,然后将串好的铜钱和芫子一起拿给她,刘氏接过东西,与于氏和徐芷说了两句家常赶紧家去了。
随后陆陆续续又来了几个人,把各家的芫子都拿回去了。村里人都知道徐芷几人回家的时间,前后不到半个时辰,有的与于氏唠几句,但是不会耽搁太久,毕竟家里还有事。
徐芷将鸡子放好在坛子里,将剩下的钱拿着然后把门锁好。
回到东屋,徐芷带着明松几个人将第二天用的面活好,开始算今天的收支。
今天总共带了昨天活好的大约一百三十斤面,鸡子带了五十斤,油用掉了大约两斤,买了六担柴,盐和其他调料用的不多。面是用一百斤干面活好的,鸡子除了煮了一百个,剩下的都用在煎馒头上了。
其中面一斤五文,油一斤二十四文,柴一担五文,盐一斤三十文,一天的成本是一千一百文左右。
几个人一起数了数今天的收入,一千五百三十六枚铜板。一天纯收入四百三十六文左右。
算出这个数额,不止徐芷和于氏开心,几个大点的孩子也一脸兴奋。
要知道在南河镇,一个壮年劳力一天也就能赚二十文,而这还是农忙时的价格,农闲时不缺劳动力,一天能拿十五六文都是高的,还不一定能找到这样的活。
不过也不是每天都能赚到这么多钱,主要是新年将至,许多商队在吃食上不像以前那么吝啬,不然煮鸡蛋不会卖这么多。
明松拿出专门用来记生意的账本,记好今天的,记账方法是徐芷教的,一纸分三栏,一栏记收入一栏记支出一栏记利润,没有什么太大改动,但是方便了许多。
徐芷把串好的铜钱拿出四串放到箱子里,箱子里还有十几串,都是前几天留下的。账本也放在这个箱子里。
看着徐芷把箱子收起来,于氏对徐芷说:“小七呀,今天来送鸡子的人不少,家里还有些,要不明天我告诉乡亲们不用再送了?这都到年尾了,你们也该歇歇了。”
徐芷小时候在沈家是最小的,于氏拿她当女儿,还是一直习惯喊她小七。
“先不用,娘,这两天回家的商队挺多,我想多煮些鸡蛋,卖不完也可以带回来,再收两天,再说咱家还得吃呢。趁着这几天生意好,再多卖点,年后我们多歇几天就是了。”徐芷不想太早停摊,年前生意好,明年前两个月一家人的花销都得留出来。过了年,生意肯定会有一段时间冷峰期。
看徐芷坚持,于氏也不再说什么,不过该交代的还是要交代:“那行,娘再给你收几天,你们也别太累,明天别光忙着卖东西,有相中的都买些,明松莲花也是,明天让你们小婶去逛逛。”
明松莲花连忙答应了,徐芷想着明天早早的收摊然后带着几个孩子去逛逛,也就没再反驳于氏。
收拾好了碗筷和其他东西,将锅里的水刮出来洗脸泡脚,徐芷带着莲花荷花抱着茉莉去里屋歇着,于氏带着另外几个小的在东屋,明松明柏两个大了,也跟着于氏在东屋。
沈家的房子很大,是当初沈父做生意最好的时候建的,正房五间,东西两屋再往里走都有个里间,和外间一样大,也开了连着外门的,东西厢房各三间,前后院的面积也不小。吃说沈父当初为了买这块地费了不少银钱,本来是三四户人家的宅基地,不仅花钱把地买下来,还在其他地方买了地送过去,这才让那几家人同意换地方。本来位置不远换一下没什么不愿意的,只是沈父看中的地方大家都觉得风水好,不然为什么村里这么多做生意的只有沈父做得好,肯定是眼光独到。
躺在炕上,几个孩子都已经睡着了,徐芷有些睡不着,醒来几个月,靠着小生意赚了点钱,但是下一步怎么走,需要好好想一下。
现在家里主要卖的东西还是煎馒头。南河镇算起来是个经济发展比较好的镇,因为南北商人大多都要经过河东府,南河镇所在的渔阳州位于河东府中心靠北的位置,是众多商人走南闯北的必经之路。
南河镇依靠地理位置优势,经济发展主要靠商人。但是南河镇没有特产,经济来源主要在吃上。南河镇虽然在一府中心,但是周围并没有太大的城市。行商之人路过这里,通常已经风餐露宿好几天或者即将在郊外过夜,所以通常会在这里饱餐一顿或购些吃食准备着。
徐芷正是看中这一点,才打起了小买卖的主意,事实证明压中宝了,每天挣得钱不够家里大富大贵,但是填饱一家人的肚子还是可以的。
喜欢小本经营请大家收藏:(m.csanma.com),bl文库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