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朱棣用太监出使,其实理由很简单,一是对宦官的宠信,二是循国朝旧例,由于朱棣本人的强势,他是有自信震慑百官的,实际上他也确实做到了,所以他现在还没有建立宦官集团对抗文官集团的想法,这也是夏浔提出这个问题的基础。
否则,他根本不会提出这一点,因为出于维护皇权的更高目的,经济利益是可以被果断放弃的,直到几百年后依旧如此,他根本不会奢望一位皇帝会做出他所希望的选择。
朱棣品味半晌,脸色渐渐缓和下来,沉声问道:“第二点呢,朝廷与地方又有什么矛盾了”
夏浔道:“皇上,做官的,都希望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上能报效君王,有个好政绩,下能得人望,受百姓爱戴,图个好名声。前番一些官员坚持罢海运,兴河运,原因何在不就是因为河运对他们治理的或是他们家乡的运河沿岸城阜百姓有好处么
可如今朝贡贸易,对他们有什么好处呢朝廷船舰出海,地方上所供应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甚至调拨诸多徭役,也是无偿的,外国使节觐见,他们要负责接待,惹得民怨沸腾时,他们要挨骂受罪,好处呢一点没有,这些外国使节是直接跟朝廷打交道的
包括咱们的宝船出海,也是一样,所得利益大半入内府,小半入国库,完全绕过了地方。地方官员只有责任,没有利益,焉能不厌憎入骨,层层上报地予以反对呢”
朱棣的脸色开始有些难看了,又道:“第三呢”
夏浔沉重地道:“第三,也是臣最担心的,那就是皇室与地方豪门地主巨贾们之间的矛盾。皇上,朝廷每次出海,巨舰无数,俱如浮城,所运货物,获利极丰。方才郑公公已经说过了,那一船船香料,数十倍数百倍的利润,价值连城啊
可是,这么大的利润,都到哪儿去了呢内府和国库且不说朝廷不允许他们进行这样大规模的贸易,就算允许,以他们的采购规模运输规模,能跟皇室的远洋舰队相比么采购规模小,他们购入的成本就高,运输规模小,他们所拥有的货物就少。
说到运输成本,他们更得完全由自己来承担,那货物运回国来,必须得比郑公公运回来的货物售价要高,如此一来,根本没人去买他们的货物,他们如何与皇室竞争皇上曾经不止一次下诏,禁止官员经商,与民争利,可这朝贡贸易,皇室却成了最大的官商,与全天下的豪门地主商贾们争利”
朱棣的身子震动了一下,还是没有说话。
夏浔这番话,是经过深思熟虑的,自从他做了那个重大决定之后,他就想过许多需要安排的后事,这件事正是他想对皇帝说的一个重要问题。
历史上,朱棣刚刚去世,继位的朱高炽就下令宝船悉皆停止,诸国贡使遣返,各处海船修造悉皆停止。这是倚重信赖文官集团的朱高炽受文官集团左右,对朱棣倡导的海洋贸易做出的第一次反攻,他甚至想把京城搬回南京,朱高炽是个仁厚的天子,但他的整个对外政策都是内敛的,儒式的。
幸好朱高炽死得早,迁都大计未及执行,而与祖父更相像的朱瞻基继位以后,迁都之议彻底成为不可能。朱瞻基又允许郑和下西洋了,只是迫于文官集团的压力,规模和次数大幅度减少。
等到朱瞻基逝世,幼童皇帝朱祈镇登基,整个朝廷便任由文官们摆布了,隐忍了很久的文官集团彻底爆发了,他们停止了远洋贸易的一切可能,在小皇帝登基后所发布的一连串的诏令中,第一项就是禁止海外贸易和航海。
能想象么如此庞大的一个帝国,新君登基第一条重要政令就是禁止海外贸易,它已被文官集团当成了再也无法容忍一日的眼中针心头刺
一些试图从事对外贸易的商人被处死,一段时间里,甚至学习外语或给外国人教汉语亦被禁止,建造巨大宝船的设计图和郑和的航海记录被故意毁掉,以致后人连郑和的船队到底都到过哪些地方,都不能完全搞清楚。
大唐天宝十年,唐与西域诸国在怛罗斯之战中失败,从此中国人失去了对外干涉的能力。七百年后,中国人通过海路重返世界的政治舞台,大明帝国重新成为世界霸主,但是仅仅三十年,它就固
锦衣夜行第320部分阅读
-
喜欢锦衣夜行请大家收藏:(m.csanma.com),bl文库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