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学而第一》第十三则
嗨,您道屁孩为什么说这里有人际关系小妙招可以获取呢,且看第一句——信近于义,言可复也。
守信(的前提)尽量合乎道义,这样说的话才能实践。
相信大家伙都对“言必信,行必果”相当熟悉,但是您又知不知道原句其实是“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说到一定做到,做事一定要有结果,这样理直气壮的行事样子是小人啊!又或者可以说是次一等的士了)”呢?
孔子对于“守信”看得很重,但也十分讲究灵活变通。有若对此理解很到位,他教给大家的第一个妙招就是“自己的承诺一定要是具有正当性、合乎道义的”。
您看这道理是怎么来的呢:
义者,宜也。如果自己曾经许下的诺言到了特定的时刻是不适宜的,那就别拘泥于是否“守信”了。不过长此以往,“不守信用”的名声可能就会歪传出去,怎么办?
首先是不轻易承诺,第二是承诺的事情一定是正当性的。
就好比,圣诞节一群朋友约你吃饭、喝酒和烫头,虽然志趣不怎么高雅,但也算是不违法,可以许下承诺;圣诞节一群朋友约你掠货、杀人和放火,这是违法犯罪毫无正当性的,不能许下承诺。
所以,我们想要恪守信用不是不可以,前提一定是承诺的事情是正当合理的,这样我们才真的能够实践承诺。
顺便给您瞅瞅朱熹的注释:“言约信而合其宜,则言必可践矣。”不用太在意朱熹哈,就是单纯地看看,看完了您就觉得:还是一纯的解析清晰明了吧?
哈哈,让我愉快地进行下一部分——恭近于礼,远耻辱也。
哎哟喂,有若下的本钱不小哇,他又过了个大招给看官:谦恭待人,尽量合乎礼节,这样就能远离耻辱了。
一纯觉得这句话特别适合职场菜鸟。很多职场菜鸟本心都很好,对前辈、上司很恭敬,但是万一情感的输出方式不恰当,就会给人一种错觉是“软柿子”,然后可能会受到一些不平等待遇了。
至于怎样的情感输出方式才算合适呢?我们可以参照社会上默认的一些礼节,恭敬的同时又不卑不亢。您看朱熹的说法:“致恭而中其节,则能远耻辱矣。”
当然了,这也不是一下子就能做到的,《中庸》也点明了嘛:“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
其实,关键就在于:我们得仔细感受问题,参考社会礼仪,最后总结出适合自己的方式。
正当一纯以为有若要最后拔高的时候,有若却自个儿把蛇尾安在老虎屁股上了。哎,真不怪我对他冷淡啊。
究竟是怎么回事呢?我们来看最后一句——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一纯个人是这样翻译的:所依靠的人不失可亲近的,这样也算是有根基渊源了。
喜欢小屁孩问道孔夫子请大家收藏:(m.csanma.com),bl文库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