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有用和无用
第二节知与行
第三节羞和耻
第四节关于轮回、因果
第五节生命的意义——欣于所遇
第一节有用和无用
顺子是我高中时候的挚友,现在在西安定居,前期买房的时候因为缺钱跟我借5000元,当时我刚刚在外租房,加上家里的姐姐跟我借钱,我手头实在是没有所以没有借给他,在他最需要我雪中送炭的时候我却没有尽到朋友的责任,这是我一直愧疚的。现在手头稍微宽裕些,可是也基本都借出去了,大约一万五千元左右。家人也劝我以后不要往外借,我也感觉为难的是不好意思让人家还钱。我在这里提到顺子不是为了仅仅表示歉意,因为这篇的话题最开始的思考起点是与顺子有关的。
2006年高考前,顺子回东北准备考试,那时候同学一个个忙着彼此写联系录,我倒是自始至终没有买过这种本本和索要他人的签名。顺子让我留联系方式,我当时除了留了家里的座机电话0536—6213442之外,还写了一句话“于是依处却无依,于无依处恒相依”。友情看似真是的最后都消失了,友情看似消失的却永存。
毕业后曾看到cff的一条状态:起初不相识,最终不相认。意旨虽同,各有表述,不过一为友情,一为爱情/友情皆可罢了。
应该是去年吧,和老大聊天的时候,我说:那些看似有用的最后都证明是无用的,而那些我们认为无用的,最后证明却是有用的。
我不是生而喜欢谈玄说理,不过用我的骗人理论来讲,我认为自己和它是有缘的。
在大学宿舍里,bj和东东都问过我有用无用的问题,因为他们担心我脱离实际。尤其东东说的就更绝了:“永来,你说你看的那些东西能吃还是能喝,还是能当钱花?”东东是个现实主义者,说话太过狂妄,做事“大行不顾细谨”,如果他能找到一个愿意理解其脾气并愿意帮助他的人,他的成就是不会小的。偶尔听他们说东东这些年来一事无成,嘲笑他志大才疏,我便淡淡一笑,燕雀安知鸿鹄之志!东东的成就不是你们可以揣摩和料想的啊,前提条件是他坚持的住和有人给他“擦屁股”。东东有为将之才,但不善于制怒,有时候偏执劲上来是谁都拉不住的。我和东东的交情可以算是止于君子吧!不像和凯子那么无所顾忌,不像和军那么安然,不像和相如那么通达,不像和光光那么率性,不像和大鹏那么歉然。一般不联系,联系也是那么三言两语,可是都愿意为对方奔波。
若论事功,大抵我的同学都很优秀,不过也仅是煊煊一时罢了,能真正“建而不拔”,其有二三子耶?春有百花、夏有万木、秋有千果,但及一雪,能有几存?我说此话,虽然会让很多人不高兴,也仅仅是一家之言,但是毕竟能远超同侪的人是少数啊。如果因此我而招致嫌弃,那也是咎由自取,怨不得别人。在些许人看来能够昙花一现也总比我这默默无期强得多吧?福祸无门,唯自招引。我何必不甘而强为辩解呢。
年轻人大多是不考虑生死的,毕竟“日近长安远”,这么年轻就考虑这个话题有点不合时宜和好笑。当前最有用的就是奋斗,让自己过上更好的生活,或者说更如意、舒适的生活。我们很多的时候都知道钱不是生活的目的,但是在实际追逐中我们大多数人都迷失了,所以便自我安慰说“虽不是目的却是基础”。
现在想来其实我说的“那些看似有用的最后都证明是无用的,而那些我们认为无用的,最后证明却是有用的。”也是不完全正确的。应该说有用是“假无用”,无用是“假有用”,假是借的意思,类似于“假名”。他们听那些“葫芦头”说四大皆空,便认为空便是没有,其实空是一种假有状态,真空不空。
辰东在《神墓》里借助珂爸和戈乾之口说了两句话,我感觉很有韵味:存在的,忘记了,红尘万丈,入眸幻灭。逝去的,记住了,刹那永恒,永驻心田!我一直不理解的是在常人看来:看破红尘必然要出家。其实要知道即便是佛教也有一句名言:佛法世间觉。为何众生偏偏认为要觉悟就要远离红尘世俗呢?
有用和无用的辩论就像幸与不幸的辩论。幸与不幸无一定,小人物也有自己的大幸福,大人物也有自己的小幸福。我们有时候经常嘲笑佛家思想的消极,其实佛家思想比我们所有人认为的都积极,“烦恼即是菩提”这等觉悟试想想是多么积极到偏执的想法。把一切苦恼都看成是成就无上智慧的累积因素,困难也是一种化了妆的幸福。还有比这更积极的让人无语的乐观态度吗?
第二节知与行
中国传统哲学中所谓“知”,即是指认识,包括对一般事物的认识和对道德的认识。所谓“行”是指行为,包括日常生活中的一般行为和道德行为。……朱熹注意了知行的关系,认为知在行先。他说:“论先后,知为先;论轻重,行为重”。陆九渊认为朱熹“即物穷理”的方法过于烦琐,主张直接求理于心。他认为“人皆有是心,心皆具是理”,能反省内求,此“理”自然明白起来。陆九渊也主张知先行后说。
王守仁提出“知行合一”说,强调知行不是二事,认为“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工夫”。又说:“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实际上是抹煞知与行的界限,以知为行。王夫之批评
喜欢千江录请大家收藏:(m.csanma.com),bl文库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