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爵
《文献通考》极言封建之不可行,自是通论,顾封建之法不可行,而封爵之制不可废,我朝折衷成法,封而不建,实万世不易之良规。惟今人遇公、侯、伯,辄称为五等之封,此但沿前古之称,而于我朝封爵之制,实未之考也。成周以来,列爵惟五,秦、汉时爵二十级,并非世职,其世袭者,只有侯爵,分县侯、乡侯、亭侯三等,惟唐、宋悉依周制。我朝则公、侯、伯之下,并未立子、男之爵,而别立五等之世职,则共为八等。彼时尚未定汉文之名,乾隆元年始奏准以精奇尼哈番为子职,阿思哈尼哈番为男职,各分三等,以阿达哈哈番为轻车都尉,亦各分三等,拜他拉布勒哈番为骑都尉,拖沙喇哈番为云骑尉。凡公、侯、伯,无论一、二、三等,俱列超品,一、二、三等子为正一品,一、二、三等男为正二品,一、二、三等轻车都尉为正三品,骑都尉为正四品,云骑尉为正五品,恩骑尉为正六品。
武阶
本朝官制,文职以大学士为第一官,以光禄大夫为第一阶,此士大夫所熟知,而询以武职,率多茫然。前明郎仁宝《七修类稿》首卷备载当时文官品级阶资,而不及武官,非必重文而轻武,亦由闻见所习然耳。谨按,我朝八旗武职,以领侍卫内大臣为第一品,内大臣、步军统领、各旗都统、各省驻防将军、都统为从一品。绿营武职无正一品,以各省提督为从一品。其武职封阶,旧例正、从一品俱封荣禄大夫,正二品至从五品俱封将军,后移荣禄大夫为文职从一品之封,改封武职正一品为建威大夫,从一品为振威大夫。乾隆五十一年复改定正一品封建威将军,从一品封振威将军,正二品封武显将军,从二品封武功将军,三、四品俱封都尉,五、六品俱封骑尉,八、九品俱封校尉,又定公、侯、伯并封建威将军。余官江南时,总督为任城孙寄圃先生,将军为普恭,普盛气凌人,每与总督争仪注,常以将军职分较大为言,孙亦怡然听之。谨按,乾隆二十七年定例,总督未加衔者,将军衔大,班次在总督前,若加衔者,其班次即当照衔序定,此例尚在将军未改从一品之前,此普所不知也。但旧例各省驻防将军本列正二品,乾隆三十二年因总督系从一品,将军亦当为从一品,使外任文、武统率大员品制相当,奏准改将军为从一品,则将军并不能大于总督,此则普所宜知也。无何,寄圃先生晋揆席,笑谓普曰:“大学士班次想不在将军之后乎?”普为爽然。
绿营武阶
国初绿营提督、总兵带有左都督、右都督衔者,正一品,带都督同知衔者,从一品,带都督佥事、署都督事衔者,正三品。至乾隆十八年省去都督等衔,始定提督为从一品,总兵为正二品,游击初制正三品,后改从三品,都司初亦正三品,后改从三品,今改正四品,守备初列正四品,后改正五品,河营守备初照千总品级,后定为从五品,守御所千总初列正五品,后升为从四品,今改从五品,卫千总初列从五品,今改从六品。其七品以下,旧制未设官阶,其经制外委千总,经制外委把总,及额外外委,亦向无品级,于乾隆五十一年,定以经制外委千总为正八品,经制外委把总为正九品,额外外委为从九品,合计绿营武职一品无正,七、八品无从,实共十四阶,与文职稍殊。
武职回避
武职有与文职异者二事。文职皆回避本省,武职则于乾隆十二年议定:副将、参将无论水师、陆路,均回避本省,游击、都司、守备准于五百里外及隔府别营题补,至千总末属微员发往他省,不免俯仰拮据之虑,仍留本省题补,不必回避。又河营参将员缺,如果无籍隶他省,熟谙河务之人,亦准于本省人员内保题补用。又议准水师与陆路不同,若必尽用他省之人,恐一时不能熟练情形,转于水师无益,嗣后水师副将毋庸回避本省。又文职遇丁忧,毋论大小,皆令离任,而武职初制,则凡遇亲丧者,皆令在任守制二十七月,照常供职,不准回籍。康熙间定副将以上皆准回籍终丧,参将以下皆在任守制,其遇军机调遣者,不在此例。凡有亲丧各官,二十七月之内,遇朝贺祭祀一应庆典,免其行礼,未满服制之前,停其升转。
伞盖
《大清律例》载:“职官伞盖,一品、二品,银葫芦,杏黄罗表,红里;三品、四品,红葫芦,杏黄罗表,红里,以上皆三檐。五品,红葫芦,蓝罗表,红里;六品以下、八品以上,惟用蓝绢,皆重檐。庶民不得用罗绢凉伞,许用油纸雨伞。”又《礼部则例载》:“总督以下至知府,用杏黄伞;府佐贰以下至县丞、教官,用蓝伞;其杂职以下,无伞。又武官自提督以下至都司,用杏黄伞;守备不用‘肃静’、‘回避’牌,余视都司。”今文官府佐贰皆用红伞,武官千总亦然,不自知其僭矣。
世职
向来八旗世职,于袭次应完之后,有赏给恩骑尉承袭罔替之例,而绿营世职则无之。乾隆三十二年,因吾乡海澄公黄芳度合门殉节,曾准袭公爵十二次,念其忠荩,准照八旗之例,于袭次完后,仍赏给恩骑尉,世袭罔替。同时如将军张勇、赵良栋、王进宝,提督孙思克、陈福、豆斌,总兵高大喜等,皆照此推恩。嗣又覆查,得殉节阵亡之张国彦等十七员,军功较著之惠应诏等十
喜欢浪迹丛谈请大家收藏:(m.csanma.com),bl文库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