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像好伟大的样子。。。
当然,一夫一妻制也不是那么严格的,很多地方还是在违背这个,前边说了不少,下边再补充点。
比如有些地方有时伴娘会被男方的人们按习俗非礼。。。
比如说劳役婚,娶人一方要去嫁人一方干一年或者更久的活,嗯,不只是男娶女嫁,还有女娶男嫁。。。这说明在刚实行一夫一妻制时得到劳力一方要通过劳动来作为给对方劳动力的补偿。
比如说抢夺婚,一般都是男抢女,有例外也不排除。。。抢的一方要用武力或者撒钱扔糖等方式通过,抢到以后就和好,抢不到就算了,这是当年非一夫一妻制向一夫一妻制转变的过程中,女方对自己地位下降进行的抗争的反映,现在很多地方也都还能看到。
还有一种叫幼子继承制,因为长子通常可能是私生子,并非丈夫亲生,所以长子大多是私生子,被称为大哥是一种耻辱,而且私生子要被处死甚至吃掉,这说明刚实行一夫一妻制的地方还不能好好遵守。
接下来说回一夫一妻制。
本来只要两情相悦就好,完全是男女两人自己的事,但是有了家庭以后,这些事情父母就要插手了,结婚必须要父母同意,媒人说合才行,而且要有一定的手续和仪式。
曾经说过一句话:“真正独立自主选择和建立家庭的有多少?我看不多,什么父母兄弟亲戚朋友,哪个不想说几句话?这几句话可不是随便说的,不是仅供参考。不听,试试看!建立家庭时都要将就将就的,过起来难免要凑合凑合。”
结婚一般就是需要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和六礼。
六礼,汉族婚姻仪礼。指从议婚至完婚过程中的六种礼节,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纳彩即男方家请媒人去女方家提亲,女方家答应议婚后,男方家备礼前六礼去求婚。问名,即男方家请媒人问女方的名字和出生年月日。纳吉,即男方将女子的名字、八字取回后,在祖庙进行占卜。纳征,亦称纳币,即男方家以聘礼送给女方家。请期,男家择定婚期,备礼告知女方家,求其同意。亲迎,即新郎亲至女家迎娶。随着社会的进步,这六礼已被新式婚俗所取代。
六礼之外还有同牢,妇见舅姑,庙见,反马这成妇四礼等仪式。
同牢,典故名,典出《汉书》卷九十九下《王莽传下》。指古代婚礼中,新夫妇共食一牲的仪式。跟合卺酒是差不多的,双方还要各剪一段头发捆在一起,大概是结成连理的含义。
妇见舅姑,亦称“谒舅姑”。古代婚礼仪式之一。起自周代,据《仪礼.士昏记》,妇见舅姑,妇馈舅在、舅姑餮妇与庙见,为成妇之礼的四个步骤。即在婚后第二天,天未明时,新娘就起床,沐浴,梳洗洁净,戴上笄簪,穿上平时的服装,至舅姑(公婆)的寝门外,等待拜见。到天明时,舅姑分别各就席次,舅在东席,姑在房外南席。新娘手捧竹器,由铺饰巾,盛以枣、栗,行进到舅前下拜,放置席上。起拜,退到原来处所,再拜。然后退到阶下,拿着盛有干肉、铺有饰巾的竹器,登阶而上,北面拜奠于席。姑坐席上,接受礼品,然后起身回答妇拜。新娘见舅姑之礼至此毕。枣、栗等食品象征女子要敬谨端正之义。妇馈舅姑,是新娘洗手后进肉食于尊长,表示对舅姑的孝养。舅姑饮酒用菜后,共同“飨妇以一献之礼”,向新娘敬酒两杯。回敬两杯后,舅姑飨妇之礼完毕。待庙见后,新娘即取得“妇”的身分。后世,妇见舅姑多行于成婚之夕,并依次拜见舅姑、亲长、宾朋,献上香茗。而新娘过门第三天,下厨烧菜,即古代妇馈舅姑礼之遗。唐王建《新嫁娘词》:“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羮汤。未谙姑食怀,先遣小姑尝。”唐朱庆馀《闺意献张水部》诗:“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钟毓龙《说杭州.婚姻.拜堂》:“[公婆]四拜坐而受之,四拜立而回揖......公婆见礼,毕,其余大伯、小叔、妯娌、小姑之尖,男左女右,以长幼为一序,一起同拜。”
庙见,古代婚礼仪式之一。即婚后至迟三个月,须择日率新娘至夫家宗庙祭告祖先,以表示婚姻已取得夫家祖先的同意。从此,才算加入夫宗,具有参加祭祀和被祭祀的资格。在封建宗法时代,“谒舅姑”与“庙见”为成妇之礼。如新妇未经庙见即死亡,则由男家盛殓,归葬女方祖茔,作“未成妇”看待。下葬时,其夫不能执杖及送葬,木主也不能进入男家宗祠。其仪起于周代,反映了父权制男性家长统治的特点。
成语出处明·陶宗仪《辍耕录·三姑六婆》:“三姑者,尼姑、道姑、卦姑也;尼姑是指庙里的女性,道姑是道观里的女性,卦姑,专门给人占卜算卦的女性。六婆者,牙婆、媒婆、师婆、虔婆、药婆、稳婆也。”牙婆,旧时汉族民间以介绍人口买卖为业而从中牟利的妇女。媒婆,专门为男女说亲事撮合双方的妇女;师婆,又叫巫婆,以装神弄鬼、画符念咒的巫术作为生活来源的妇女;虔婆,指开设秦楼楚院、媒介sè_qíng交易的妇人;药婆:“药婆”是蛊药婆的简称,利用药物给人治病或加害他人;稳婆:是旧时民间以替产妇接生为业的人。
结婚还有三大禁忌:同姓不婚,亲属不婚,先奸不婚。不过
喜欢梦里的岁月长河请大家收藏:(m.csanma.com),bl文库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