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袁绍,倒在英雄脚下的英雄
历史记住了官渡之战,人民记住了官渡之战,记住了曹操在官渡之战以少胜多的谋略。这是英雄的历史,所以人民记住了英雄曹操。同时,这也是失败的历史,袁绍以多败少,被英雄们取笑,这是理所当然的事。作为草根,我们应该记住袁绍,特别是成不了英雄,不想成为您英雄的广大的千千万万的草根,更应该记住袁绍,把袁绍当做镜子,时时用来照自己,以袁绍为参照物时时用来检查自己,不要让自己犯袁绍那样的错误。要知道在熊市里炒股,不亏本就是赚钱,留着本钱,等待牛市,不要让自己倒在牛市来临的黎明之前,更不要让自己倒在英雄脚下。为了给大家提供更好地鉴戒,我将从三个方面谈谈我对袁绍的认识。
一、袁绍本是英雄。
袁绍本是英雄,早年还是一个响当当的英雄,其英雄本色有以下特点。
1、少年便懂韬光养晦。
《三国志?袁绍传》这样介绍袁绍:“绍有姿貌威容,能折节下士,士多附之,太祖少与交焉。”这段话的意思是袁绍本人相貌堂堂,而且能放低身价去结识有本事的人,这些人都依附他。太祖年轻的时候也和他有交情。由此可以看出,袁绍是个少年英雄。不仅如此,《三国志?袁绍传》裴松之注《英雄记》介绍袁绍说:“隐居洛阳,不妄通宾客,非海内知名,不得相见。又好游侠,与张孟卓、何伯求、吴子卿、许子远、伍德喻等皆为奔走之友。不应辟命。”中常侍赵忠就为此大惑不解,他对各位黄门说:“袁本初坐作声价,不应呼唤而养死士,不知此儿欲作所为乎?”在我们今天看来,袁绍的坐作声价,实为韬光养晦。隐居在洛阳,其实是居而不隐,天下有名之士,袁绍还是不断地与之交往,与当时有名的人物也来往密切。皇帝的任命虽不接受,只是以此抬高声价,待时而动、待价而沽罢了。最后不也接受了大将军的呼召吗?这些文字透视出的信息只有一个意思,少年袁绍已迈出了人生不同寻常的一步。
2、京城雄风。
少年袁绍应大将军何进之邀出山后,有两件事震撼京城。一是与何进一起诛杀宦官。二是在董卓专权肆无忌惮,京城风声鹤唳,如此恐怖的环境下,袁绍面对董卓,在朝廷上,能横刀长揖而去。《三国志?袁绍传》裴松之注《先帝春秋》对此有记载:“‘卓谓绍曰,竖子,天下事岂不决我?我今为之,谁敢不从?尔谓董卓刀不为利乎?’绍曰,‘天下健者,岂为董公?’引佩刀横揖而出。”这个故事《三国演义》第三回、第四回里有讲述。由此便感知到少年袁绍敢作敢为,有正义感,不畏强暴的英武形象。
3、享誉天下。
袁绍离开朝廷后,出任渤海太守。后又与曹操一道发动了声势浩大的讨伐董卓的壮举。袁绍被众人推举为盟主,十七路诸侯群集在袁绍的旗下。尽管此次讨卓大联盟各怀鬼胎,雷声大,雨点小,但袁绍被十七镇诸侯认为理所当然的盟主,足以证明此时的袁绍在天下英雄中赫赫地位。
4、英雄壮举。
《三国演义》第七回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袁绍与公孙瓒两军对峙时,袁绍望着公孙瓒败退的军马,面对身边谋士田丰及其数百名持戟军士得意洋洋得说,公孙瓒无能之辈。话音未落,“赵云杀过来,公孙瓒军团团围裹上来。田丰慌忙对袁绍说:‘主公且如墙中躲避。’绍以兜鍪扑地,大呼曰,‘大丈夫愿临阵斗死,岂可入墙而望活乎。’众军士死战,赵云冲突不入。”由此显示袁绍临危不惧的战士形象。
以上四点,我们可以说少年袁绍不失少年英雄形象。
二、袁绍应该成为大英雄。
少年袁绍不失少年英雄本色。其实,袁绍也应该成为一个大英雄,而且,历史也为袁绍提供了大英雄的表演舞台。不仅仅是提供了大英雄的表演舞台,而且提供了成为大英雄的道具与机遇。
1、曾有英雄倒在其脚下。
袁绍曾享誉天下,不但有天下十七镇诸侯拜倒在脚下,而且也有英雄倒在其脚下,韩馥、公孙瓒等就是倒在袁绍脚下的两位英雄。
当年,韩馥也曾是半个享誉天下的英雄,当年的十七镇诸侯中,韩馥属于第二镇,是冀州刺史。其雄心壮志可谓惊天动地。韩馥曾与袁绍一道谋划企图立幽州牧刘虞为皇帝,其壮举可谓惊煞英雄。占有冀州时,袁绍还靠其救济过日子。有人形容此时的袁绍“孤客穷车,仰我鼻息,譬如婴儿在股掌之上,绝其哺乳,立可饿杀。”而此时韩馥统治下的冀州,带甲百万,谷支十年。在如此优越环境下,韩馥在袁绍威逼利诱下,心甘情愿地投靠了袁绍,后来,袁绍又打败了公孙瓒。公孙瓒也是当年十七镇诸侯之一,当年是北平太守。袁绍在众多英雄面前不但有足智多谋的一面,也有骁勇善战的一面。
2、软实力感召天下。
《三国志?袁绍传》介绍说:“袁氏树恩四世,门生故吏遍于天下。”袁绍当年的这一软实力,骄横一时的董卓当年对此都不寒而栗。当年董卓要擒拿袁绍,有人威胁董卓说,袁绍若收豪杰以聚徒众,英雄因之而起,则山东非公之有也。所以,董卓不但不敢抓袁绍,反而顺水推舟,赦免了袁绍,拜袁绍为渤海太守,封邟乡侯。如果袁绍能很好地利用、发挥这些软实力的作用,便可在天下呼风唤雨,龙行天
喜欢解码三国英雄请大家收藏:(m.csanma.com),bl文库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