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如死。”
却原来自泰昌十二对满清宣战起,到如今泰昌十三年,山东、河南等省连年大旱,蝗灾严重,农田欠收,瘟疫流行。因为朝廷大部分精力都放在了与满清的交战上,地方官员对灾情的应对有些玩忽职守,隐而不报,以至于农民大饥,饿殍载道,尸体盈野,激起了不少的民愤。
李青山出身农民,屠宰为业,因帮助饥民买粮而与屯粮不售的奸商发生争执,失手将其账房先生打死。因为奸商买通了当地官差,走投无路的李青松干脆心一狠,聚众数千人起义,自称“渠魁”。李青山本被逼起义,应该很好招抚。杨太后这么一想,便稍微放下心,转而下令严惩山东、河南等省官员。
杨太后本打算准备将山东、河南等省官员一溜的清理过后,才着手处理新窜出来的造反头子李青山。没曾想,还未有所动作呢,返京准备继职的周延儒向朱慈燐提出一个诱捕李青山的计划。
朱慈燐不明缘由,却也没有听了周延儒的意见就冲动行事,反而询问杨太后原本打算如何。拜大明厂卫出色的情报能力所赐,杨太后没几天就查到了周延儒在乘船从宜兴沿运河北上途径梁山遇到了李青山,李青山谒见意欲由其传话朝廷,接受招安。周延儒当时满口答应,回京却单独面见朱慈燐…提出所谓的诱捕计划。
杨太后本就不喜周延儒的为人,这才打发他外放任职,如今周延儒一回京就做出如此言而无信之事,更让杨太后厌恶不已。
“哀家本来打算处理完了山东、河南等省的官员就招安李青山,没曾想李青山早有归顺之意,幸好厂卫查明,才没让周延儒坏了此事。”
“朕明白母后的意思。李青山反叛朝廷本事出有因,当以招抚为主。朕这就下令卢爱卿亲自前往梁山招降李青山。”朱慈燐挥笔写下圣旨后,想了想又问杨太后说道。“看来周延儒此人不能重用了。”
“那就把他放在翰林院,平时远着就行。”杨太后饮了一口茶水,却是话锋一转,笑着道。“汤若望将修好的旧琴连同另一件外国进献的乐器一起献给了三郎,三郎打算给这个地地道道的德国人什么赏赐呢!”
“徐公(徐光启)曾说过他是一位大才,天文历法方面的学识渊博,朕深以为然,不如就赐个光禄大夫的身份,让其协助钦天监编著历法吧。”
“三郎是大明的帝王,这些事儿看着办就行,母后之所以有此一问,不过是好奇罢了。”杨太后顿了顿,又道。“目前赈灾的这些事儿自有母后管着,你就放宽心、跟紧辽东战事,要知道此战不止关乎满洲鞑子今后命运如何,也关乎大明今后国运,所以此战必须胜不可败。”
“母后,三郎懂你的意思。”朱慈燐一脸正色的道。“内政方面就劳母后多费点心思了。”
此次谈话后第二天,杨太后以太后之尊告谕户部、都察院:直省告饥,而畿辅、山东、河南、山西、陕西,又有百姓茹土食菜,并无菜色,且剜肉爨骨,殣以泽量,言之堕泪,哀家怜百姓之苦,特开国库,从外广买粮食,以赈济受灾百姓,至于聚众作乱人,哀家已查出事出有因,逐决定既往不咎,此示朝廷宽容。
此谕召一出,先不提已经得到了安置的灾民是如何的感恩戴德,李青山一众听闻此谕召后,立马归降。杨太后见过李青山后,觉得他人还算不错,便将他交给了准驸马李定国□□。
两畿、山东、河南、浙江、湖广一带的旱情处理完毕后,时间转瞬来到七月,杨太后刚下懿旨,将两位长公主、外加一位异姓郡主分别指了人后,愉悦的气氛还未散完时,又闻锦衣卫飞马来报,说夜半平陆地大震。震坏城垣民居,山崖崩裂,死伤无数。
接二连三的天灾发生后,杨太后突然想起了一种后世比较灵异的说法——气运。 “难道真如后世所说,满清鞑子有大气运加身,所以才能以百万人众打下了人数亿万万的大明。”
好像自和满清鞑子开战后,从泰昌十二年起,就没有一年不出现大面积的天灾,更有甚者还出现了官员玩忽职守、激起民愤之事,
想到此处,就连强势如杨太后的,也忍不住给三清上了一炷香,求求心安。
不过虽说这样,杨太后因为自身穿越的关系、变得和古人一样信鬼神,但不一样的则是,杨太后并不怎么信命。所以即使怀疑满洲鞑子或许真有大气运加身,杨太后也绝对不会放弃一击将满洲国破的机会。所以已经不怎么理会朝政的杨太后再次出手,让朱慈燐专门盯紧了辽东战事,而自己则盯紧了国内,务必不让时不时冒出来的天灾影响到了辽东局势。
目前虽说有天灾层出不穷的拖后退,但她杨太后还就不信了,内政处理妥当外加辽东军全力以赴,难道还打不下一个满清吗。就算打个三年五载,她也定要将满清国灭。
意料之中也是意料之外,关于决定大明、满清两国命运的大战持续了整整三年。大明靠着国外殖民地不间断运输的各种军需物资,在泰昌十四年冬的时候,才终于实现了杨太后的野望、将人数为百万的满人变成了人数只有数万少数民族。而在满清国破、建州
喜欢当太后的这些年!请大家收藏:(m.csanma.com),bl文库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