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子的场景设在国棉三厂职工医院。女主角由史可义务出演。〃这样一部电影,如果没有这些志趣相投的朋友热情相助,我想是拍不成的,在资金极其短缺的情况下,他们不仅没有拿到一分钱而且几乎每个人都是身兼数职拚命工作,有人甚至掏出自己的钱来援助拍摄。我深深觉得这已经不是一种单纯的合作,这是年轻人在用电影表达着对生存的体味。〃何建军说,此片得以完成,与中国东方文化发展中心总经理萧鸣(萧军的长子)的大力支持分不开。萧鸣在看了样片后,说他至少有10年没看过黑白片了,听说了片子的处境,马上拿出9万元钱,作为完成后期制作的费用。
94年元月17日,何建军的第二部故事片《邮差》开拍。同年3月,前期就结束了。〃但做后期时很费劲,当时剪接是在北影厂,广电部的文件一发,北影厂就把我轰了出来。洗印中心也赶我。后来只好出去做的后期。直到95年2月,这部98分钟的片子才最后完成──是在飘流不定中完成的。《邮差》共用70万元人民币,其中鹿特丹电影节和香港的朋友赞助了60万元。〃我采访何建军那天是95年的11月3日,他说此刻《邮差》正在夏威夷参展。
谈到〃个人电影〃,何建军认为:〃中国应该允许这种实验性的、不走市场的电影存在。允许个人拍片,才能出现活跃的电影文化;太统一了,就显得单调,去电影院看了一部,就不想看其它片子了。广电部对鹿特丹电影节事情的处理是欠考虑的。别人有没有解除封杀我不知道,反正我至今还未解除封杀。我拍电影是要表达对电影、对生活的积累。我拍片没想过要走向市场,10万块钱的片子怎么去跟人家的大投资竞争?而不走市场,我干嘛要花30万去买厂标?〃
他也承认,个人拍片有很多困难,由于与现行管理体制发生冲突,自然会引来一系列麻烦。但他表示还得坚持这种做法,因为毕竟可以不受限制地做电影。我问他,如果有电影厂接纳你,让你成为厂里的一名正式职工,你干不干?他回答:那我还得想想我去那儿能干嘛,如果天天让我坐在那儿,那我还不如呆在家,把名额让给别人。
问在国内导演中他服谁,他说谁也不服。〃〃(青年电影实验小组)
【简历】这是一个由几位年青人组成的摄制组。〃〃是这几位年青人各自姓氏拼音打头字母,也是英文〃结构〃(ure)、〃浪潮〃、〃电影〃( ema)的打头字母。该小组成立于1991年6月。
代表作《我毕业了》,拍摄于1992年7月5日至11日,参展1994年鹿特丹电影节。
我在一家电视台的审片机房里,独自一个人静静地观赏了这部不可能在我们的电视台播放的纪录片。以下是我边看边做的笔记──
字幕
结构浪潮青年电影实验小组
上黑下红的底色,推出片名:
毕业
ed(可译为〃我毕业了〃)
黑底上出现:
你找不到我
你就是找不到我
你怎么也找不到我
海子(加黑框)
飞驰的列车。
吉它伴奏的歌声和独白:亲爱的人,再见再见……
学校大楼前堆放的行李。
广播里播音员:人才市场……
一个小饭馆。
字幕:这是北大校园唯一不经检查可进去的入口
镜头从饭馆后门进入校园。
昏暗的楼道,宿舍。
镜头对准了一位男生,带南方口音的普通话:我刚拿到了西洋文学学士证书,拿到这个证书我很激动,为什么呢?因为是混过来的,所以才激动……
人物定格。画面右下方出字幕:l。d,北京大学西语系毕业生,将分配到……
又一位男生说:北大是管得最松的学校……
邮电学院一位男生:现在社会上还是以左为主。
清华大学一位男生:虚度了光y。
他说他最喜欢海子的诗《祖国》,他深情地朗诵了这首诗。因为他坐在上铺,镜头拍不到他的表情(以后他多次出现,一直是这么拍)。
他将分配到天津某机械厂。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的,自杀未成后,退学去了西藏。〃按说89年就该毕业或者退学,经历了学潮后,就感到应该与这种制度这种人生做一种了断……〃
校园里拿手机的警察。
广播里的声音:对刑事犯罪……
字幕:北大校卫队办公室
工作人员与被发现的私自进校拍摄者的不太激烈的对话。
工作人员往校办打电话请示。
北京师范大学毕业晚会。
舞台上,校园歌手唱着自己写的歌:……我的心需要你狠狠地敲开……
笑声,掌声。
露天广场,江湖艺人在耍猴。
看客津津有味的脸。
清华大学那位坐在上铺的男生:现在就是自个儿拿自个儿开涮,自尊心是非常昂贵的东西,但我们却不配拥有……
一位男生:有时有一种做梦的感觉……打不起精神来,没精神结交新的朋友,我不知道是什么挫伤了我的感觉。
校园里,一群用自行车背着行李的大学生齐唱《大约在冬季》:你问我何时归故里,我也轻声地问自己,不知在何时……
戴耳环的女生(中央美术学院)
喜欢20世纪最后的浪漫请大家收藏:(m.csanma.com),bl文库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