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谈记》作者:虞期
文案:
当我小心翼翼地敲响这个过气歌手的家门时,我不知道迎面而来的将是一段二十余年前的旧事——曲折又平淡,按现代人的口味量身打造。
内容标签: 破镜重圆 娱乐圈
搜索关键字:主角:我 ┃ 配角:吕作岷,陶广郁 ┃ 其它:
第1章 第 1 章
作者有话要说: 文末有转折!文末有转折!文末有转折!
想的话看到第六部分就好了,跳过第七部分吧
一
我故作镇定地把杯子举到嘴边,斯斯文文地抿了一小口茶——我从未喝过价格高于十五块钱的饮料,因此也完全辨别不出这茶水的好坏贵贱,好在上学期修过近代欧洲工业史,勉强认出手中的瓷杯是韦奇伍德牌,藉此推断这兑了牛奶的红茶同样价格不菲。
据此看来,吕作岷并没有传闻中那样落魄,然而话说回来,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他就算败光了家底,糊弄我这个外行也还是绰绰有余。
我越过杯沿,飞速地瞄了瞄窗边的钢琴和对面墙上的一幅水彩,心里琢磨着该怎么开口——这学期,口述史概论课的老师要求我们找人做一次访谈,我本来打算老老实实地联系一位退休教授,但我们小组的另一位成员突然兴奋地表示要趁机拜访一下童年时期的偶像,还说这样连21世纪社会生活史的论文也有了着落——谁会知道她童年的偶像是吕作岷!
刚开始我根本不知道吕作岷是谁,上网搜了一下才发现他是位歌手,在本世纪头二十年很是得意,后来便也渐渐式微了。我把百科上他的词条翻来覆去看了几遍,也没找出什么能与社会生活史扯上关系的内容。
我去责问出主意的姑娘,却遭到她的嘲笑——说我不会找材料,接着劈里啪啦扔给我一堆网址,净是二三十年前关于这位吕作岷的花边新闻,还给我分析从中可以做出什么题目来——比如将网上报道与个人访谈作一对照,研究数字化史料的采信度;比如分析信息时代社会的娱乐化倾向;再比如研究舆论中心人物的心理状况与网络暴力问题、公众形象与私人生活的平衡问题;最不济也能写“21世纪初的艺人群体——以吕xx为例”……我被她说得很有几分心动,在网上扒了些八卦,眼看交作业的期限将近,预备和她一起联系吕作岷时,她却突然退了课!我慌忙去找老教授,却听闻他已去日本休养,短期不会回国;走投无路之下,只得按她给的地址,冒冒失失给吕作岷发了封邮件。
在我自觉无望、已经开始联络学校实验室的老大爷时,突然收到了回复:吕作岷约我周末在他家中见面。
我又喝了口茶,翻了翻采访大纲,摆出一个拙劣的笑脸:“吕先生,那我们开始吧,您介意我录音吗?”
吕作岷和蔼地笑了:“当然可以,很遗憾你没有录像的打算,我今天涂了发胶。”
他的普通话带着点轻微的台湾口音,还有一点翻译腔,因而语气显得非常柔和,显然,他是个会聊天的人。我看过他从前的采访录像,他的变化比我想象中小很多——他添了皱纹和白头发,而且皮肤松弛引发了面部的些微走形,但是举止、风度甚至是少年气质几乎与当年分毫不差。时光通常可不会对一位过气歌手如此宽容。
“开始之前我可以先问个问题吗?你的大学里不会缺乏比我更精彩的生命,为什么想到选我?”
我磕磕巴巴地答道:“您早年作为歌手和演员的经历非常……独特,其实我们很难接触到一个您这样受到全社会关注、一举一动都被人拿放大镜来看的人……所以,唔……”总不好当面说是因为他被全网嘲讽的经历,我有些尴尬,艰难地补了几句:“还有就是私人情感方面的原因,我的组员……前组员,非常喜爱和崇拜您……”
他失笑:“喜爱我?当时……当时你们还没有出生吧?”
我不知道他说的是哪个“当时”,不敢正面回答:“她的母亲是您的歌迷,她从小听您的歌长大……我也很喜欢您那首《我心中的一首歌》……”
他优雅地点点头:“谢谢你们。不过我看到邮件里说,这次采访的主题其实是‘网络舆论对公众人物的影响’?”
“对,对,”我低头看资料。我有一份文件,上面列明了吕作岷2006年至2013年所有被媒体曝光的,用那个年代的话来讲,“黑料”。只是一起头就单刀直入咄咄逼人实在失礼,而我又还没有想好从哪件事问起,因此停顿了片刻。
吕作岷轻声细语地打破了沉默:“哈哈,这种事我还蛮有发言权。”
直觉告诉我此时不宜多说。我按下录音键,期待地望着他。
“我也有几年不太关注网络,不知道现在大家发表意见的风格,不过二十多年之前网友的留言还都比较……直率,很多人在我的主页下面留言,语气不太礼貌,我当时年轻冲动,被气到砸东西的时候也有,特别是有时候他们完全不了解真实状况……”
他的语气有些起伏,抬起头瞪着天花板,此时眼前的他与记忆中录像里的他在我的视网膜上发生了重合——二十多年岁月留给他的沉着淡漠好像一瞬间失去了踪影。我小心翼翼地问:“那真实状况是什么呢?”
他朝着天花板愣了半晌,突然笑起来,眼中竟然流过一道狡黠的光:“我讲给你听。”
二
私生活不检点大约是演艺
喜欢访谈记请大家收藏:(m.csanma.com),bl文库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