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过于讲究,是对效率的折扣;尤其对于本不规范的事情偏要套上规范的外衣,不伦不类的内容与形式除了抹杀效率之外仅折射透支的工作能力。多此一举的规范是生搬硬套,是对创新的束缚,更何谈效益和效果?
企业为了生存讲效率,要效益;政府为了运作讲规范,要政绩。但是,政绩必须在规范的基础上逐步推进,层层请示,逐级传达,越位或者轻规范求创新都是坏了规矩。规范与责任相关,责任与乌纱相扣。哪怕按部就班的依照规范行事,做庸才也比做贤才少担风险。下属的埋头苦干依规矩办事,就是在规范的轨道中为别人做嫁衣的行为,嫁衣有嫁衣的款式,万不可力求创新而坏了氛围。
我用一句话来概括这类观点:规范在没有发生问题的时候,只是一个隐形的保障条件,只有在问题发生后责任不清的情况下才会根据规章、规范来处理后果。由于怕承担责任,也是为了部分管理者的官僚权利意识,规范才会是效率的“大哥”。可以看一下:那些一直在强调规范的往往是在走下坡路的或者是不事生产的部门、单位;那些强调效率的往往是处在起步期和上升阶段的企业或者是对业务、资金敏感的部门、单位。
规范是不是不应该强调?不!怎么调和规范与效率?一个字——“简”!能隐没的不显露,能跳过的不路过。这种事有个原则“事急从权”,“一事不三审”。但是在现在这个社会怎么做到“简”?一个字——“精”,减少管理层级,尽量实现扁平化,权利相对集中。管理层级少、当官的少,决策的时间就会缩短,效率就会提高。在一个公司的业务、财务和行政部门里,最应该讲求规范的是行政部门,最应该有效率的也是行政部门。大家可能说不是应该是业务最应该讲效率吗?不!正是因为我们认为行政该讲规范,业务该讲效率所以才会造成今天的困局啊。各执一端,各说自理,企业越发展内耗越严重。行政讲规范,所以为业务部门扫除法律、人情障碍;行政部门讲效率,简化业务审报手续才会使事情在最短时间内得到决策。也就是行政部门担负保障和设计者的角色,而业务部门则是冲锋者。行政部门是两手都要抓,都要硬的,但是现代企业行政部门却往往背负着“成事不足,败事有余”,“陪吃、陪喝、陪玩”的负面形象。同时,大多数的行政人员也不认可经营人员,认为他们连“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的道理都不明白,其实哪里是人家不明白,是行政人员不明白啊。“利其器”应该是你事先做好的工作,你怎么能让他们坐下来自己磨呢?为什么同级官员,行政大半级?就是为了调动资源做好进攻前准备啊,如果准备是把即将冲锋的人拉下来磨枪,敌人会等你磨好了再和你打么?或许行政人员说:“谁说是我们拉他们下来啊,现在打仗哪个兵不对自己的枪很熟悉,不是自己擦拭啊?”是自己擦,擦的前提是他不用拆了擦,士兵用枪之前,枪早就有过很好的保养,略微一擦就可以上膛射击,不是吗?你把战士叫下来叫他们怎么拆卸、擦洗,那是因为没有战争,有战争士兵蹲地上先自己修理枪,之后再装填好弹药、摆好姿势射击。估计不用填充弹药姿势早就摆好了,伏尸遍野!
规范不应该是业务部门该担心的,效率不应该是经济部门该担心的,胜利不应该是行政部门该担心的。
第四节计划与控制
计划和控制是管理的两大要素。计划,“豫也”;控制,“御也”。好的计划是成功的一般,好的控制是成功的先决条件。没有控制的计划是“水中月”,没有计划的控制是“无头蝇”。我不是来说文解字的,在这里是要和各位探讨计划和控制在现实操作中的矛盾性。
其实管理本来很简单,可是因为认为它简单,所以做的也简单,最后反而事情不简单了。管理这件事本来就是复杂的想,简单的做。任何看上去完美的理论,在实践的时候总是有缺陷的,所以实践是检验理论的唯一标准。管理偏重于计划的制定,就会导致一切虚化,什么东西还没做就要搞出层层不穷的计划、方案、模式、报告、项目……,这得多么恐怖和不顾效率啊,其实只要有其一或其二就足够了,剩下的就是做了,就是控制了,可是这个时候却偏偏强调计划的规范性,计划和规范成了“亲戚”,要埋葬多少的人才,浪费多少的资金、物质、时间才能换回一个教训呢?而且更可怕的是执迷不悔。很多时候,有的公司之所以没有倒闭,并不是证明它的管理多么有效和正确,恰恰是那些来了又走的人在不停的帮助“刹车”,即便不能让车刹住,也是延缓了其坠入深渊的速度。要知道即便是夕阳,在落山前也会有光霞映天的,那些看似辉煌的后来也就成为了挽歌奏响前的“追悼片”。
计划不仅有时间的标尺,更有格局的大小,也就是宏观和微观。熟读精思和观其大略、务于精熟和不求甚解,根本就不是一杆秤上的砣
喜欢千江录请大家收藏:(m.csanma.com),bl文库网更新速度最快。